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国新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3-01

发布日期:2021-02-26                来源:中国网、人社部微信公众号

37d12f2eb9389b50efba2e014937f8d5e7116e23.jpeg

2021年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看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张纪南: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就业方面,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预期调控目标。一是创新用工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迅速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帮助上万家医药物资生产等重点企业解决急需用工超过100万人。通力合作“点对点”组织运送600多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二是实施“减免缓降返补”政策组合,有效缓解企业困难和压力,稳住就业存量。全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近1000亿元。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去年年底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农民工总量恢复至上年的98.2%。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四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和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累计提供各类就业服务超过1亿人次,各类补贴性培训超过2700万人次。发布25个新职业信息,颁布56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近期,针对疫情防控形势,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过年。大数据显示,有8700多万外出农民工在就业地过年,比上年增加近4000万人。在社会保障方面,一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9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7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8亿人,较上年度均有增加。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99%。二是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02万亿元,总支出5.75万亿元,累计结余6.13万亿元。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基金中央调剂力度持续加大,跨省调剂基金176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全面启动,合同规模1.24万亿元。三是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惠及超过1.2亿退休人员。为近1.7亿城乡老年居民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四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推进相关服务事项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跨省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9类28项全国统一服务,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电子社保卡签发超过3.6亿张,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去年,在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扎牢,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对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部分群众受到影响。我国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任务,都把就业放在了首位。请问张部长,去年就业工作总体情况如何?您怎么看待今年的就业形势?

张纪南: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对就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增就业人数大幅下滑,调查失业率也急剧攀升。去年2月份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6.2%,是历史最高值。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最后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看新增就业人数。去年完成了1186万人,超过了900万的目标任务。二是看调查失业率。去年2月份达到了6.2%,以后逐步回落。去年年底是5.2%,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年平均是5.6%,低于6%的控制目标。三是看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去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国农民工总量2.86亿人,略有下降。但是,在农民工总量下降的情况下,贫困劳动力的务工规模达到了3243万人,不降反增,超过上年的10%,这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就业工作取得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把就业放在了“六稳”“六保”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同时,得益于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制度优势,各地区、各部门同向发力,齐心协力,形成了稳就业的强大合力。也得益于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保证了复工复产,这是稳就业的前提。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去年突破性的政策就有28项,为市场主体减压,尤其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这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得益于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相互支持理解,共克时艰。去年劳动关系总体平稳。关于今年的就业形势,我们总的判断是,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是,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然在1500万人左右,今年的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新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他。三是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在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着力稳定就业岗位。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的基本盘。去年的政策尽管有一些退出,但是还有不少政策在继续实施,比如说吸纳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我们要落实好这些政策。二是着力抓好重点群体。重点群体稳,就业就能稳。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分类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三是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劳动者创业,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四是着力加强职业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五是着力强化兜底帮扶。重点对城市困难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就业帮扶,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兜牢民生底线。

封面新闻记者:社保卡是政府民生服务的主要载体,据了解,我国已有超过13亿人领取了社保卡,请问社保卡具有哪些功能?我们用社保卡可以享受到哪些便民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游钧:

我想在座各位朋友都和我一样,都有这么一张社保卡,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1999年在上海首发,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卡。到去年底,全国社保卡的持卡人数已经达到了13.35亿人,也就是说,全国有95%的人都有了社保卡。出生即参保,参保即发卡。有了社保卡,就有了社会保障“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承诺,所以社保卡是人民群众享有社保权益的凭证。目前,社保卡承载的服务已经达到100多项,涵盖了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首先,社保卡是一张办事卡。你可以凭着社保卡参保登记、账户查询、待遇申领,社保卡与就业创业证“证卡合一”了,你可以用社保卡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服务。在社保关系转移、待遇资格认证等一些“跨省通办”的业务中,社保卡更是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实现了业务通、地域通。社保卡又是一张银行卡,现在社保卡都加载了金融功能,你可以把社保卡当作一张普通的银行卡来使用,存款、取款、转账、消费。既然是一张银行卡,你可以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工伤津贴和就业补贴,简化了申领手续。还有很多地方把惠农惠民的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的账户来发放,高效便捷,还避免了冒领截留。社保卡还是一张就医卡,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医保卡,老百姓看病买药都是用社保卡进行结算,减少排队,无需垫资。社保卡更是一张民生卡,现在越来越多地方都正在推动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模式,你可以用社保卡来乘公交、借图书、逛公园、进博物馆,实现智慧城市“一卡通”。现在社保卡还有了电子卡的形式,也就是把社保卡的功能装进大家的手机里,扫码认证身份、扫码移动支付、线上查询办事,目前已超过3亿多人领取了电子社保卡。你可以用手机直接办理社保查询、失业金申领等40项全国“一网通办”的业务,既方便又安全。这里我也想友情提示一下,还没有申领电子社保卡的朋友,你可以拿起手机,动动手指,点开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者点开支付宝、微信、各大银行的APP,即刻申领使用。正是通过社保卡,我们实现了人社业务的高频事项快捷办、关联业务打包办,方便老百姓“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社保卡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推动实现居民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一卡通办”,使群众使用社保卡更贴心、更方便、更快捷。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请问目前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情况如何?

游钧: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国际经验也表明,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更具风险可控和可持续性。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个层次中,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了,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确实,第三层次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目前还是个短板。近年来,我们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下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第三层次制度模式。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总结国内一些试点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下一步,我们将抓紧推动,尽早出台,尽早实施,满足多样化需求,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澎湃新闻记者: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请问在这方面今年有哪些考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

我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一些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岗位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的需要。同时,我国技术工人是普遍短缺的,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又可以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些年,我们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措施包括,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型学徒制,完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健全技能竞赛体系,加大表彰激励力度等。经过努力,我们国家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比例从前几年的20%提高到了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28%,我们预计年底前这个比例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今年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质效上下功夫。刚才纪南部长介绍了我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今年是最后一年。前两年开展的补贴性培训超过了4000万人次,培训的数量应当说是很可观的。下一步关键是提升培训质量,所以我们把三年提升行动在今年特别定位为“技能提升质量年”,重点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合理延长培训时长,合理确定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实名制管理,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推进职业技能竞赛上下功夫。大家也都关注到了,去年底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大赛的举办,带动了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营造了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在各地、各行业都有一些竞赛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办好两项赛事,一个是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一个是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同时,还将坚持完善竞赛体系和提升竞赛水平两手抓,推动职业技能竞赛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开发新职业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向社会发布了三批38个新职业,像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这些新职业,从业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职业特长。不久前,我去一些平台企业调研的时候,大家提出来,像网约配送员这个新职业的发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于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引导企业招聘用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发布新职业。同时,今年我们还将启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个分类大典是在2015年颁布的,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多新职业产生,我们将把这些新产生的职业纳入分类大典里面,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

张纪南:

关于职业技能提升相关工作,我补充一个情况,供记者朋友们参考。去年我们组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时候,有一个现象也挺有意思的,场上竞赛是非常激烈,场下“抢人”也是非常激烈。有一个例子,有一个18岁的技师学院的在校学生,他拿了物联网技能比赛的冠军,比赛结束后几家企业抢着要,最后和一家企业签了百万年薪的意向书。所以,技能竞赛本身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舞台,也给企业招聘相关方面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渠道。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去年由于疫情,许多大学毕业生遇到了就业难问题,虽然就业情况逐渐改善,但是一些毕业生继续找工作,而且应届毕业生也马上进入就业市场,请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如何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难问题。

李忠:

你提到的青年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全球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这几年新成长的劳动力有1500万人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占到六成以上,其他还有中职毕业生,还有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这样一些群体。所以,青年就业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我重点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借这个机会作一个相对详细的介绍。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所以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去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是874万,可以说是一个新高,加上去年受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需求下滑、招聘延后、求职受限等一系列困难,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举措,包括支持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支持基层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还包括扩大升学深造规模,支持毕业生社会化、市场化就业等等。这其中,公共部门在去年提供了大约300万个岗位。同时,我们落实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对高校毕业生实施了补贴性培训90余万次,组织了54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为150万困难和湖北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经过各方努力,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总体平稳,好于预期,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2021届毕业生的规模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还有不少往届的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前期我们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会同教育部召开了会议,作了部署,同时下发了文件,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安排,也启动了各类的招聘活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这些措施可以概括为“三支持、三强化”,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支持企业就业。我们将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多招用高校毕业生,同时也保持公共部门岗位挖潜的力度,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稳定事业单位招聘、升学等各类渠道。二是支持基层就业。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我们将通过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就业补贴等这样一些有含金量的支持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到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需的领域就业。同时,稳定像“三支一扶”这样一些基层项目的招募规模,“三支一扶”也就是支农、支教、支医、扶贫,这几年这些项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三支一扶”去年之前的规模在2.7万人左右,去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规模扩大到了3.2万人,实际上各地又做了一些补充,最后达到4万人。应该说,在特殊时期,这些项目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三是支持创业创新。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去年大学生创业者达到了8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1%。我们还将把创业创新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向大学生倾斜政策服务资源,提供针对性的创业培训,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用这样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创业创新。同时,完善灵活就业的保障举措,支持毕业生进行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四是强化招聘服务。针对毕业生求职的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招聘活动。比如去年在疫情期间,我们针对线下招聘受限的情况,及时推出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效果非常好,一共提供了超过2700万个就业岗位信息。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这种全国性的线上网络招聘活动。同时,也有序地开展线下招聘,组织城市联合招聘,以前两年一次,今年准备做到一年一次。我们也加大行业企业特色专场招聘,提供充足的岗位信息。我们也尽可能地积极把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资源送进校园。学生还没有离开校园的时候,公共就业服务的资源就推到校园里面去,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如果离开校园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会把他纳入实名制管理,确保服务不断线。五是强化能力提升。重点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经验不足,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是通过深化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拓展新职业培训,提高这些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募集更多的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六是强化困难帮扶。在做好面上对高校毕业生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对困难毕业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关爱,重点对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等毕业生实施专项帮扶,开展“一对一”援助,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上述这些措施,既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也有效地支持青年就业。同时,我们还针对长期失业青年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就业能力,更快地融入就业市场。总之,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支持年轻人在各领域施展才干、逐梦前行,实现人生出彩。

香港中评社记者:为了对冲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去年实施了大规模的社保费减免等政策。请问这对养老金的发放有没有影响?未来养老金的发放有没有保障?

张纪南:

去年是个特殊时期,采取了特殊政策,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我们以空前的力度减免了企业社保费。全年减免社保费1.54万亿元,这里面大头是养老保险,占到1.33万亿元,这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对养老保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少数省份养老金发放压力较大。为此,我们去年为了保发放,采取了相应的一些举措。一是全面启动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加强省域内基金之间的平衡和调度。去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实现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二是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去年企业养老保险中央调剂的比例从3.5%提高到4%,全年调剂金的总规模达到7400亿元,跨省调剂的基金达到了1768亿元。实际上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按一定比例收取上来的各省养老基金,按照各省发放养老金的人数反馈,对于养老基金负担比较重的省就能起到调剂作用。三是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发放及时到位。密切关注各地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度。比如说去年湖北疫情较重,我们就提前预拨养老保险调剂金。当然去年也动用了一部分养老基金的储备。通过以上措施,去年我们不仅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还继续提高了养老金的水平,有1.2亿人得到了实惠。对于今后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大家也比较关心,我说五个方面情况,供大家比较研判。第一,当期能平衡。也就是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的收支相抵以后,还略有结余。2019年当期的结余是3400多亿元,去年情况特殊,今年恢复养老保险的正常征收以后,我们预判收支相抵以后也还会略有结余。第二,历史有积累。积累用了一部分以后,我们现在还有累计结余4.7万亿元。第三,财政有补助。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去年达到了5800多亿元,并重点向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第四,增值有渠道。就是结存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委托资金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保值增值。第五,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权益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2000年建立的时候是200亿元,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这个基金还在不断充实和扩大。另外,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加快研究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将进一步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总之请大家放心,我们能够确保养老金的准时足额发放。

中新社记者:我们知道今年春节有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就地过年,请问人社部为他们提供了哪些服务?效果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

李忠:

我们今年都是就地过年的参与者,就地过年也是今年春节的热词。按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要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农民工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稳定就业,今年春节前,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通过“四留”举措,实现“三有”目标。也就是“送温暖留心,强政策留岗,稳生产留工,优服务留人”,努力实现农民工就地过年有关怀,企业开工复工有保障,农民工节后务工有支持。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送温暖留心。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特色服务活动,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让农民工就地过年有温度、有年味。二是强政策留岗。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切实保障好就地过年农民工的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三是稳生产留工。强化医用物资生产等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支持开展用工余缺调剂,让农民工就地过年也可以有作为。四是优服务留人。向求职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同时人社部有六个线上培训的平台,免费向农民工开放,有51个推荐平台机构设立了稳岗专区,让就地过年农民工有帮扶、有支持。行动期间,累计发放各类资金补贴超过50亿元,累计提供培训课程资源2.7万个、565万学时,累计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0.8万人。刚才纪南部长也介绍到了,大数据显示,今年有8700多万农民工留在就业地过年,比上年增加了近4000万人,这个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大家也知道,去年春节后为了保证复工复产,组织点对点输送600万人,及时保证了企业生产。今年有4000万农民工在就业地留下来就地过年,对节后的复工复产有非常好的作用。往年大概是七成农民工会返乡过年,今年返乡的比例是48.9%,同比下降了22个百分点,应该说稳岗留工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春节后,我们将把工作重点做一些调整,重点转向返岗复工,接续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招聘服务。春节后是农民工找工作的一个重要时点,这时候我们贴近农民工的外出务工需求,提高招聘活动的举办频次,加强用工信息对接,不间断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目前,春节之后已经累计举办招聘会超过6000场次,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超过400万个。二是实施点对点输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为有集中外出务工需求的农民工提供专车、专列、包机等服务,各地针对今年农民工节后返岗时间普遍提前的特点,从正月初三开始陆陆续续就有比较多的农民工在返岗,所以我们及时启动了相关的工作,目前全国已累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近20万人。三是优先做好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突出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在稳岗就业各项工作中,对这部分群体全面优先安排。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外出农民工返岗比例已达到九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引导和帮助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现在日趋明显,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和主要考虑?

游钧:

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都高度关注的话题。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它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个规定是在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应该说符合当时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了,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二是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三是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四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经达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目前,我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这些情况,因为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会是最佳的方案。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人民日报记者: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地宣告,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想问一下几位部长,在脱贫攻坚的过程当中人社部门做了哪些努力?接下来在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方面还有什么样的安排?

张纪南:

昨天我也有幸参加了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令人振奋。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圆满完成了人社扶贫各项目标任务。我们专门成立了就业、技能、社保、人才四个专项工作组。推进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扶贫增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我们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人社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资金、政策、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努力,全国贫困人口的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了去年3243万人。到去年年底,93.8%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三分之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实现了脱贫。尤其是去年,在农民工外出人数下降的情况下,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不降反增,比上年增长10%。二是技能扶贫强素质。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我们把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作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每年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的人数不断增加,去年达到270万人次,近4年来累计约1000万人次。去年,我们还专门举办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大赛特殊的一条,就是要求参赛选手来自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给他们特殊的机会,实现技能就业、技能脱贫。三是社保扶贫保生活。我们通过加强大数据比对,把工作做细做实,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到去年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了6098万,参保率由2018年的95%提升到99.99%。四是人才扶贫促发展。我们以提升待遇和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对贫困地区实施倾斜性的人才政策,三次调整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标准,通过“三支一扶”计划选派26.5万高校毕业生到一线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拓展人社扶贫成果,积极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到“一个不变、两个强化”。“一个不变”,就是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做好各项工作。“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就业帮扶,重点是紧盯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个方向,稳定和拓展“五个渠道”,即优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建设、居家灵活就业、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公岗开发,增强就业的稳定性。二是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这对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留住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我们通过实施欠发达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形成“三个一批”,即扶持一批技工院校,培育一批技能品牌,选树一批技能人才,提升就业质量。